榊原医院|脑血栓的形成方式以及影响因素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19-05-09 阅读:1,235近年来,脑血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脑血栓属中医“中风症”范畴,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如睡眠或休息时。一般脑血栓轻微者可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失语、感觉迟钝,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但由于发生的部位不一样,脑血栓的症状也不一样。
那么脑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脑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一种。它是由于供应脑部的动脉内有血栓形成,造成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其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脑血栓好发部位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主要病理改变为动脉内膜深层的脂肪变性和胆固醇沉积,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发展则内膜破裂,形成内膜溃疡,内膜溃疡处易于引发形成血栓,形成血栓的动脉血流障碍,其供应范围内的脑组织因得不到充分的血、氧供应而发生软化及坏死。
脑血栓临床表现为大脑局部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如瘫痪、感觉障碍、失忆,甚至意识障碍等。
脑血栓形成与三方面因素有关
1、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病变处的内膜粗糙,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易于附着、积聚以及释放更多的五羟色胺等化学物质。导致血液黏度增加,致血流速度减慢。此外还有血液病(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各种影响血凝固性增高)的因素,均使脑血栓易于发生。
2、血管病变:最重要而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血管动脉硬化。
3、血液动力学改变:脑血流量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局部血量的重要因素,当平均动脉压低于71毫米汞柱和高于170毫米汞柱时,由于血管本身的病变,管腔狭窄、自动调节功能失效,局部脑组织的供血即可发生障碍。
多睦健康温馨提醒:据临床医学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史、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心电图异常、高血压家族史、超重和喜食肥肉等与脑血栓形成发病有关,影响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史、收缩压、体重指数和高密度脂蛋白减少等,所以有上述病症的朋友要多加注意了。
了解更多请关注多睦健康
推荐阅读:榊原医院|长期有以下几个症状 建议尽快做个心脏体检
推荐阅读:日本体检:高血压人群重点检查项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domo-kenkou.com/gxbzs/xxg/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