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心源性猝死不是不能预防,只是你没意识!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19-12-03 阅读:1,146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是41.84/10万,死亡率仅次于有“世纪杀手”之称的癌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人。也就是说,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
心源性猝死常以突然丧失意识为表现,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从年龄段上看,心源性猝死有两个发生率的高峰。个高峰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第二个高峰是45-75岁的成人。
对于50岁以上的心源性猝死者,80%是由于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引起的,另20%是由扩张型心肌病所致;而小于50岁的人,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主要是肥厚型心肌病。年龄增长是心源性猝死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而男性因心源性猝死的死亡人数是女性的4倍。
50%的冠心病人最后死于猝死
建议:高危人群植入ICD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冠心病、脑出血、肺栓塞甚至支气管哮喘都会导致猝死。由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加,吸烟者约3亿人加上高脂肪饮食,近年冠心病患者急剧增加,且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倾向。冠心病猝死急剧增加,约占病例数的80%以上,而且50%的冠心病死于猝死。还有报道显示,20岁以下年轻人猝死者中,以心肌炎较常见,其次为肥厚型心肌病与右室心肌病。
总体来说,心源性猝死比例最大,占了非事故性突发性死亡的80%,其中又有80%源自心肌梗死。一旦突发心源性猝死,那么对于抢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有研究显示,心跳停止3秒钟,人体反应是黑蒙;心跳停止5—10秒钟,即晕厥;心跳停止15秒钟,即昏厥或抽搐;心跳停止45秒钟,即瞳孔散大;心跳停止1—2分钟,即瞳孔固定;心跳停止4—5分钟,即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
因此,抢救是争分夺秒的。大量实践证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因此,对于高危患者,沈法荣院长建议安装ICD来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ICD即心律转复除颤器,是集起搏和电复律两项功能为一体的植入式心律失常改善装置,需要植入皮下,可每天24小时持续监护患者的心脏状况,这相当于随身带了一名急救医生。当患者不论何时何地发生室速或室颤时,ICD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释放有效的电击进行改善,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美国前副总统切尼,也因植入ICD而挽救了生命,之后重新步入政坛。
多睦健康提醒:猝死并非不可预防,关键是有没有预防的意识和知识。如果患者曾发生过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和室颤)所致的心脏骤停等重大事件,或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晕厥,那他们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就应该尽快植入ICD。
心绞痛的五个常见误区
临床上,很多心绞痛因为这些误区而未得到及时诊治——
误区一:心绞痛一定会痛。
其实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痛感。他们往往用“火辣辣的烧灼感”、“胸口压了块石头”,或“胸口捆了绷带”的压迫感、紧缩感等词汇描述胸部的不适感。
误区二:症状一定在心前区。
心绞痛发作时,可以通过身体的内脏神经系统放射到其他部位,有时这种“放射痛”会向两侧放射到肩臂和手,或向后放射到后背,有时会向上放射到颈、咽、下颌、面颊部和牙齿;还有的患者向下放射到上腹部,很容易被误诊。
误区三:含硝酸甘油有效一定是心绞痛。
真正的心绞痛,含化硝酸甘油缓解疼痛一般在1至5分钟之间。如果超过10分钟才能缓解,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要么根本不是心肌缺血。
误区四:心电图正常就能排除心绞痛。
有些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但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就认为自己可以排除冠心病,这也是不对的。超过一半的心绞痛患者,不发病时心电图是正常的;部分冠心病患者即使在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也是正常的。因此,即使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如果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症状,也应进一步检查,例如做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改善时机。
误区五:胸痛一定是心绞痛。
胸痛不光源自心脏,也可由其他组织病变引起。现在心血管疾病高发,不少人有点胸痛就怀疑是心绞痛,紧张害怕。胸部的脏器以及上腹部的消化器官都可以引起胸痛,包括胸壁肌肉、肋骨或肋间神经、骨关节等部位的疾病,如带状疱疹、颈椎病、肩周炎等;唿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栓塞等;消化系统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痉挛、胆囊炎等;其他循环系统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等;神经或心理方面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等。如果经常胸痛,应到相关科室排查。
多睦健康建议,对于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人群,除了常规体检,还应该进行心血管方面的专科检查,可选择包括心脏B超、24小时心电图、动态血压、平板运动、冠状动脉CT等检查。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domo-kenkou.com/xyjhzs/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