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衰老血管改变及脂肪干细胞对其治疗
[本文为疾病百科知识,仅供阅读] 发布日期:2019-11-12 阅读:1,312皮肤衰老主要由胶原合成和血管生成减少所致。除了广义上认为的胶原纤维合成减少和弹力纤维变性为其主要原因以外,血管老化也被认为是皮肤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但这却常被人们所忽视。人体在20岁左右时,血管具有良好的弹性及柔韧性,可适应机体的血液供应;到中年以后,因内分泌和代谢等方面的影响,血管长度和直径都发生了相应的退行性改变,血管壁内胶原及血浆纤维蛋白增多,富有弹性的动脉壁伸展性降低并发生生理性硬化。
人们对皮肤衰老中胶原方面的改变已研究的较为深入,但血管所致的皮肤衰老仍是相对新的邻域。
皮肤衰老衰老是生物界最基本的自然规律,而皮肤衰老又是机体衰老在人体上表现最为清楚和直观的一方面,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皮肤老化现象,包括皮肤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等多种改变。根据不同影响因素,一般将其分为内源性衰老和外源性衰老。通常把由内在因素(如:遗传、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等)引起的皮肤衰老称为内源性衰老,也即自然老化;把由环境因素(如:日光紫外线反复照射、热辐射、吸烟及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引起的皮肤衰老称为外源性衰老,其中最常见的为皮肤光老化。通常,皮肤衰老除了有皱纹增多、皮肤松弛等一系列真皮胶原和弹力纤维改变所致的临床表现外,还包括有面色苍白、皮温降低、血管对外界刺激低反应性和皮肤营养滋润减低等多种与血管改变有关的衰老表现。所以,血管改变在皮肤衰老中不可忽视。
血管新生主要有两种方式:①萌芽式,即从现存血管中萌发出新血管;②重构式,即现存血管发生重构,扩增及分割出新血管。而被普遍接受的是种萌芽式,尤其当发生如创伤修复、急性紫外照射等外界刺激时,血管生成平衡被打破,低血供区域内现存血管迅速萌芽出新血管,而正常血供区域内的血管仍静止。
研究表明,无论是自然老化还是光老化都会出现依赖年龄的皮肤血管改变,且在光老化中尤为显着。组织结构上,自然老化除了可见表皮均一性萎缩变薄、细小皱纹和皮肤逐渐松弛外,还可见面部毛细血管减少和肤色暗淡等改变。同样,光老化一方面表现为暴露部位表皮不规则增厚粗糙、皱纹加深加粗、不规则性色素沉着等;另一方面可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肤色暗黄等。然而许多情况下两者的变化可能基本雷同甚至无法区分,尤其在皮肤老化晚期。广义上讲,内外源性老化都是构成皮肤衰老的一部分, 都会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因此,有时很难区分皮肤老化中光老化和自然老化的不同。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对皮肤衰老及其血管改变的作用
皮肤衰老作为机体整体衰老的一部分,具有突出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并且皮肤的特征性变化也常被作为估计一个人年龄的重要标志。因脂肪干细胞所具有的多能干性、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功能和细胞分泌功能等多方面优势为异体移植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生物改善的亮点之一。而近期研究发现脂肪干细胞在整形美容方面不仅可提高脂肪移植存活率、美白等,还可在有效改善皮肤衰老的同时增加衰老皮肤中血管生成和重建血运。
对于两种血管生成的机制,大多数人更倾向于种自分泌或旁分泌细胞因子的说法。虽然Konno等发现两种因素可相互影响,即在无血清培养基内ADSC可通过上调 FGF2的表达从而促进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但通过对ADSC移植到皮肤内存活率的观察发现,ADSC仅可短暂存活数10~20d,且通过GFP标记ADSC活体荧光追踪发现,绿色荧光信号在第28天几乎观察不到。因此,从ADSC促进衰老皮肤血管生成的长期效果来看,ADSC更主要是通过旁分泌机制发挥作用,而不是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综上所述,ADSC主要是通过长期分泌相关细胞因子来增加衰老皮肤内血管生成,进而增加皮肤内的血液供应为皮下细胞外基质成分提供营养,最终有效改善和缓解皮肤衰老。
血管改变是皮肤衰老中不可被忽视的一项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皮肤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管退化,出现面色暗淡、皮温降低和皮肤营养滋润减低等临床表现。本综述就有关血管生成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做一阐述,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动物实验领域,缺乏临床研究,望引起更多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同时,ADSC改善皮肤衰老已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更多地关注在改善胶原方面,因此若能在改善中将血管加以考虑,会使干细胞在皮肤年轻化中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推荐阅读:日本血液净化:高血压宝妈要吃一些什么好呢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domo-kenkou.com/gxbzs/kslao/2314.html